当前位置:首页 >>
宁波:在“双创”工作中突出科技引领作用
信息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编辑 刘媛媛 发布于 2016/7/25 13:30:00 点击量: 1124

 

  2015年,宁波市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双创”工作发展的政策文件,在结合区域优势的基础上,以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完善科技金融、科技创新体系为抓手,突出科技引领作用,推动“双创”工作扎实开展。
  

  创新创业效果显著
  

  2015年,由于政策到位、措施得力,宁波市“双创”工作效果显著,成为助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培育。2015年,宁波市新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1848家(累计6982家)、高新技术企业358家(累计1519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家(累计12家),浙江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9家(累计313家),浙江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累计109家),浙江省级企业研究院12家(累计34家),浙江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累计14家)。
  

  加快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建设。2015年,宁波市共备案市级众创空间和创客服务中心47家,其中科技部火炬中心备案众创空间7家。入驻创客5300余人,创业导师数量600余人。2015年新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累计达26家(其中国家级8家、浙江省级4家),孵化场地面积7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1500家,年销售收入总额约60亿元。
  

  积极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工作。全面启动由宁波市本级、县(市)区和合作银行三方共建的科技信贷风险池建设,共有14个科技信贷子风险池建成并投入运行,风险池规模达6290万元,其中市本级出资2500万元、区级出资2120万元、合作银行承诺出资1670万元,满足了一部分创新型初创企业的融资需求。宁波市天使投资基金2015年跟投项目48个、新增投资金额4182.78万元,累计投资项目106个,协议投资额为9436.28万元。
  

  科技创新指标实现领跑。2015年,宁波市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达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383.4亿元、增加值95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的比例分别达37%以上;发明专利申请16056件,同比增长23.9%,发明专利授权5412件,同比增长91.1%,增幅居国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1件;全年吸纳技术成交额达36.94亿元,同比增长80%以上。
  

  强化支撑体系建设
  

  2015年,宁波市“双创”工作之所以成果丰硕,与宁波市不断强化支撑体系建设密不可分。
  

  首先,强化政府引导,着力构建有利于激发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宁波市科技信贷代偿补偿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分别从实施智团创业计划、建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设立科技信贷代偿补偿风险池、提升孵化器服务功能、支持众创空间和创客发展、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引导鼓励科技人员与企业合作,创办或领办创新型初创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其次,坚持多措并举,着力打造基于助推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充分依托高校、科研研所、大企业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建设一批为创客提供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服务,能够实现系统化、网络化、规模化和全程化核心孵化服务功能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截至2015年年底,宁波市规划总面积5万平方米的“宁波众创空间”已引进包括飞马旅宁波新立方、无中生有咖啡、首科众筹等近20家知名创业服务机构;7家专业类孵化器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机械、信息技术、牙科和光电科技等领域,在孵企业团队中有中央“千人计划”人才26人、浙江省“千人计划”人才34人、宁波市“3315”计划人才55人,累计毕业企业逾千家,成功辅导“新三板”上市或挂牌企业近10家,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100多家。
  

  第三,强化创新支撑,积极搭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方面,宁波市先后引进共建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宁波中科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西安电子科大宁波信息技术研究院等重大产业创新平台,有效弥补了区域创新人才不足的短板。同时,加快建设“宁波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将科研仪器设备以非营利方式向创新型初创企业开放共享。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方面,先后建设了“宁波市科技文献检索服务平台”、“天一生水网”知识产权服务与转化交易平台、宁波市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集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担保支付、终端服务及数据库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宁波市科技云服务平台。
  

  第四,发展科技金融,强化有利于创新创业的金融保障。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为创新创业提供金融保障。一是加快发展天使投资,设立由政府主导的总额为5亿元的天使引导基金,全面加强对创新型初创期企业的引导投资。二是积极推进科技信贷融资,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主动服务创新创业,成立了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宁波科技支行和杭州银行宁波科技支行,努力为创新型初创企业提供金融支撑。三是重点打造宁波市科技金融协同服务大平台、宁波天使投融资公共服务联盟、基于第三方科技金融的创新联盟孵化平台、面向创业团队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等4个专业平台,旨在解决中小企业技术资金需求旺盛、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率不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题。
  

  第五,组织创新创业赛事,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已连续四年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宁波赛区)活动,累计有747家初创企业和114个创新团队报名参赛,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团队和创新成果。组织举办2015黑马大赛全球新材料行业赛,吸引了来自全球的50个项目创始团队、200位新材料企业家及投资人。连续11年举办了宁波市发明创新大赛,一大批发明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
  

  创新创业源头不足难题待解
  

  2015年,宁波市推进“双创”工作虽然取得重大成效,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创新创业源头不足导致了创新创业氛围的欠缺。
  

  一是人才聚集效应不显著。宁波基于城市位置和软实力等因素,对海内外高端创新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强,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又因为科研院所、高校数量偏少,直接制约了科技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优质创新项目源头不足。虽然宁波市天使投资基金、社会投资资金较为充沛,但受土地供给保障、用工成本高涨等因素制约,以及周边地区的“磁引效应”,优质创新项目引入较少,导致各类金融资本不同程度地存在“找米下锅”的情形,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难度较大。
  

  三是活跃创客群体规模较小。受历史文化观念的影响,宁波市一些优秀创新人才乐于就职于大型企业或龙头企业,真正离岗创业的创客数量不多;现有已投身于创业大潮的部分创客,也多半是基于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进行经验积累或市场探索,活跃的创客群体规模有待扩大。
  

  对此,宁波市建议相关部门应发文明确,对于已纳入科技部备案公布的众创空间,在一并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的同时,也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同时,建议在国家层面出台更多支持创新创业的实质性举措和政策。例如,针对小微初创科技型企业的减免税政策、鼓励科研院校科技人员在保留编制(含基本工资)前提下的离岗创新创业政策等。

 

  • 所含政策
  • 所含服务
  • 所含知识
  • 所含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