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球儿童用品新规持续趋严对我出口影响亟待关注
信息来源: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作者:宋韬 程德义 沈怡 编辑 刘媛媛 发布于 2016/10/8 13:21:00 点击量: 531

 

  玩具、童装等儿童用品是我国的重要出口产业。据统计,今年1-8月,全国仅玩具出口就超过660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浙江地区出口超过8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5%,成为出口增长亮点产业。但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球针对儿童用品的技术法规也在不断升级,由此引发的国外退运和质量通报事件也持续高发,对产业发展的持续影响需密切关注。新规趋严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欧美监管持续收紧 新兴市场新规频现
  

  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对儿童用品的管控力度日趋严苛,欧盟今年7月修订《玩具安全指令》中双酚A限量,将3岁以下的儿童玩具双酚A限量收紧为0.04毫克/升,相比之前加严2.5倍,这是欧盟半年来第二次加严双酚A限量。欧盟还将于2017年起对玩具新增4种常用防腐剂的限制,风险防范不容忽视,如台州地区上半年开展的随机抽查中其检出率达60%。此外,美国今年已对婴儿车、儿童椅凳标准进行了更新,对产品设计结构提出新的挑战。日本4月起实施的玩具标准ST2016全面修订了弹射玩具、沐浴玩具等安全要求,其中针对弹射玩具的撞击测试和拉力测试等指标已超出美国ASTM F963的要求。
  

  今年1-7月,WTO成员发布的儿童用品技术贸易措施达到24条,同比去年增长33.3%,其中非洲、中东及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国家发布数量占比达87%,其要求频频接轨欧盟等最严标准,涉及引用和采纳的欧盟标准超过19条,涵盖儿童安全座椅、儿童护理用品、玩具等各类产品。如以色列今年2月发布的儿童吊椅新标准就采用欧盟标准EN 14036并强制执行。印尼及越南等东盟国家今年相继推行“本土测试”新政,进口玩具须经本国实验室检测并认证合格后方可入境,此类措施将导致出口周期延长30日左右,资金周转压力和质量纠纷等风险大大增加。

 

法规波及效应增大 自愿转强制趋势明显
  

  各国化学品和电子电器等商品的监管趋严对儿童用品的波及效应也逐渐加大,导致应对难度和成本增大。欧盟RoHS法规将于今年12月31日前全面执行对DEHP、BBP、DBP、DIBP四种增塑剂的限制新规,过渡期将于2019年7月到期,届时不符合要求的所有电子电器产品都不得上市。而目前玩具安全指令仅将前三者纳入监管,新规的实施意味着电子玩具需额外检测DIBP含量,同时所有电子玩具还必须满足RoHS有关阻燃剂等物质的最新要求。今年6月起实施的REACH法规修订案规定所有可能放入儿童口中的产品和可接触部件的铅含量不得超过0.05%,这将原本未纳入玩具指令的节日装饰用品、大型趣味拼图等儿童易接触产品也将按照此进行监管。
  

  另一方面,各国将自愿性标准转化为强制性要求的趋势明显。如美国消费品法案要求婴儿床、儿童背带等所有耐用型儿童用品的自愿性标准都须转化为强制标准,且每年应完成4项转化。同时,即便未设定强制标准,委员会也可根据《消费品安全法案》授权依据自愿标准采取法律手段。而由于自愿性标准无需提前公告,往往冲击更大。如今年2月美国以事故多发为由要求销往美国市场的扭扭车(平衡车)须符合UL自愿标准认证才可进口,且不提供过渡期,导致我省200多家企业应对不及,出口中断,至今仅有杭州、金华等地不足10家企业恢复正常。澳大利亚等也相继采纳行业性标准对平衡车设立强制认证要求,上述认证费用通常可达数万元,且须持续更新,企业应对成本将大幅攀升。

 

新规执行高峰期将至 贸易风险需持续防范
  

  市场要求趋严和新规频出致儿童用品成国外不合格通报和退货的“重灾区”。上半年我国出口玩具遭国外遇退运高达342.9万美元,同比激增47.1%,其中浙江地区遭遇的玩具退运占较大比重。今年截止8月,出口儿童用品遭欧美等国不合格质量通报的也达到298起,占到我国出口消费品被通报总数的47.4%,同比上升4个百分,如美国通报产品中在新规涵盖范围内的比例高达25%,市场监管趋严的后续影响不容轻视。特别是未来三年多项针对儿童用品的新规将进入执行高峰,技术壁垒风险需持续关注。
  

  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出口企业,质量风险重在预防,企业一方面要持续关注国内外有关儿童用品的标准和法规动态,提前做好应对,从结构设计、原材料选择等源头防范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应从严进行检测认证,确保产品符合相应的技术安全要求,确保质量安全,同时,产品还要提供醒目详尽的使用说明和警告标志,避免消费者使用不当出现事故引发投诉等纠纷,切实降低召回通报风险。

 

  • 所含政策
  • 所含服务
  • 所含知识
  • 所含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