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千人才”姚力军的“中国心”与“余姚情”
智能经济
信息来源:浙江省委统战部 作者:编辑 刘媛媛 发布于 2017/1/15 14:45:00 点击量: 2823

 

  近期,浙江省委统战部向省委上报有关余姚市引进一名“国千人才”,成功研发了战略新兴产业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新材料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引来数十名高层次人才扎堆落户、形成一批战略支柱产业的专项报告,省委书记夏宝龙对此作出了重要批示。引起省委书记高度关注的这名“国千人才”,就是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姚力军博士。


  近日,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集成电路生产企业进口自用生产性原料、消耗品、免税商品清单的通知》,规定:进口靶材的免税期到2018年底结束。这意味着:要进口日本、美国的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就要交关税了!
    

  获悉此消息,中国唯一批量生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用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的企业——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下沸腾了,董事长兼总经理姚力军更是激动得彻夜难眠。因为,为了让我国在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上不需依赖进口,姚力军和他的团队奋斗了整整11年!
    

  11年前,已经是世界500强企业日本工厂厂长的姚力军,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中国心”,放弃海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带着专家团队和先进设备来到余姚创业。11年来,姚力军和他的团队历经波折,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以矢志不渝的坚守与拼搏,硬是从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中撕开一道口子,成功书写了自己的“报国心”、“中国梦”。
    

  11年后的今天,每当回忆一路走来的艰难困苦,姚力军总是感慨万千,而最令自己和公司欣慰的是:选择余姚,没有选错!此生不枉来做“余姚人”,一生难还最是

“余姚情”!

 

  因为“懂我”,落户余姚一锤定音
    

  时间重移到22年前的1994年。当时,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材料学博士学位的姚力军,临近毕业之际喜获日本文部省的攻读博士学位奖学金。这样,他原本就想出国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1997年,姚力军在日本广岛大学获得第二个博士学位,并以优异的成绩直接进入全球500强的霍尼韦尔公司工作。之后,凭借出色的能力与优异的业绩,姚力军被委以重任,成为霍尼韦尔日本公司的最高负责人,掌握了国外先进的金属材料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经验。
    

  然而,事业上的收获并没有让姚力军得意,更没有让他安于现状,在他心中,祖国在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特别是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上的空白,让他这个材料学博士忧心忡忡。每每在夜深人静时,姚力军躺在床上问自己,国家供自己出国学习,什么时候才能为祖国的发展与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呢?
    

  报效祖国的梦想,因为一位“知音”的到来,被彻底激发。这个“知音”,就是曾任余姚市主要领导的王永康。
   

  “1997年7月,在日本参加‘第四届国际材料学术会议’期间,我同他认识。同为哈工大校友,同专业博士,一见如故!”姚力军说,在得知自己有回国就职或创业的打算时,王永康一再邀请他到宁波就职或创业。“后来,他无论是到宁波科委,还是到宁波市高新区任职,都一直与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高纯金属溅射靶材,即便在20年后的今天也有很多人听不懂。“但是,有一个人真懂你也就够了,而且他给予了我极大的信任与支持!”姚力军动情地说。
    

  2004年,王永康已调任余姚市担任市长。当年11月,第六届中国塑料博览会在余姚举行。受余姚市委、市政府的邀请,姚力军前来参加“塑博会”,并实地考察了创业投资环境。当时,余姚给他的承诺是:你只要带着“关键新材料技术和人才”来,剩下的所有问题交给党委、政府来解决!
    

  2005年4月,姚力军辞去霍尼韦尔公司的职务,率领留美博士潘杰及6名日本专家飞抵余姚。考虑到国内没有相应的生产设备,姚力军筹集资金,在国外采购先进设备,足足装了20个集装箱和1个散货船。
    

  2005年8月1日,姚力军终生忘不了这个日子。那天傍晚,从日本驶来的一艘货船抵达宁波港,当高高的吊车将第一个集装箱从船上吊到码头上时,他在集装箱前拍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那一刻,他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在心中说:祖国,我回来了!
    

  人回来了,设备也到位了,但真正要创业成功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首先,原来的积蓄都买了设备,缺乏资金;其次,没有厂房,现实情况是没有能力购买或新建。
    

  但是,这些困难余姚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都考虑到了。时任余姚市外经贸局局长助理方臻,陪着姚力军一家家地与本土企业对接以寻求合作。“但是,在项目合作对接会上,邀请来的10多位企业家根本听不懂姚博士所介绍的科研成果。”因为姚力军研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用超高纯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核心技术”,说起来很拗口,解释起来也让大家听得云里雾里……最后,在市政府的积极推荐下,一家有实力且有转型升级意愿的本地制造业企业与他达成合作协议,出资与姚力军合作,注册成立了宁波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对于新成立的江丰电子公司,余姚市各部门大力支持。余姚市科技局原局长姚桂珍记得,当时姚力军提出了一个向科技部申报国家863引导项目(即,国家高新技术及产业化专项)的意愿。但是,向宁波市科技局一了解,当年的申报项目名额早已确定,而且申报时间马上就要截止。费了很多周折,江丰电子公司的项目挤入报名表,上报到科技部。但是,当时这项技术在国内“十分陌生”,能否获批完全是个未知数。
    

  2005年3月,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王永康,利用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机会,专门抽时间到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司和高新处当面汇报。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超高纯溅射靶材的先进技术,特别是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得到了科技部领导的认同和肯定。江丰电子公司申报的这一项目成功列入国家863引导项目,当年获得100万元科技专项资金支持。
    

  “仅仅100万元,对于公司创业发展远远不够。”姚力军回忆说,当时各地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支持创业的氛围没有今天这么浓,政策也没有今天这么完备。但是,就在那样的情况下,余姚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实行“一事一议”政策,为江丰电子公司发放500万元高层次人才资金,支持姚力军创业发展,为尚在起步阶段的公司注入了强劲活力。

 

坚守梦想,千折百回永不言弃
    

  2005年底,江丰电子公司第一块靶材产品成功下线,向世界宣告:中国结束了溅射靶材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填补了国家的产业和技术空白!
    

  现代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离不开溅射靶材,智能手机、信用卡、照相机、二代身份证……它们都有一颗“芯”。而芯片中长度近万米的超细金属导线,就是由溅射靶材制造。但是,由于这一产品要求极高的稳定性,且一直以来被日本、美国的公司所垄断,一家新公司要想打入市场赢得认可,堪比登天一样难。
    

  在随后的几年间,姚力军利用自己原来建立的客户关系,怀揣产品到各大企业登门拜访,求他们试用自己的产品。许多国际大公司一听说是中国产的,连试用的机会都不给。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制造”就是低端产品的代言。一些同意试用产品的公司,也至少需要两三年试用周期结束后,才能最终得出产品性能结论。更为严峻的是,因为靶材在芯片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芯片制造公司都不会在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情况下更换这一关键材料。
    

  科技研发、市场闯关的蛰伏期,经营销售的困难期,报国梦想的坚守与煎熬期,时间跨度整整6年。
    

  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江丰电子公司月销售额突跌到仅有8万元。春节临近,姚力军一查公司账户,发工资的钱都不够。怎么办?姚力军开着车,独自一个人四处借钱。那一年,余姚下了一场大雪,路旁的树枝都被压弯了。行走在大街小巷,姚力军感到特别凄凉。
   

  “整整3天,我像杨白劳一样在外头奔波,不是躲债,而是借钱。”姚力军说。北风凛冽,雪花飘飘,如此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他找到一位企业家,开口借200万元。对方却说:“可能不够吧?我借你260万!”这句话,至今温暖着姚力军的心。
    

  在拿到260万的借款后,姚力军给员工们发了工资,最后账上还剩60万元。对于这60万元,管理层意见不一,很多人说还是留着来年应急吧,但姚力军还是坚持给每个员工发了年终奖,最后账面仅剩下10万元。
    

  春节过后,机关单位上班的第一天,公司员工也齐刷刷地上班了。让姚力军更没想到的是,市科技局局长姚桂珍携国资公司负责人一大早就来公司慰问。“知道你目前有困难,所以我们想到了采取国有担保公司出面担保,让公司获得贷款的方式,以解燃眉之急!”就这样,公司很快获得了300万元贷款,让科研和生产正常进行。
    

  好事需多磨,一波还三折。因为迟迟看不到产出回报,加上自身资金吃紧,原来与姚力军合作的企业主思想上产生了动摇,提出要退出合作。“当时,公司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关门停产;二是被国际同行收购。”姚力军说,看起来第二个选择对于自己最有利,但这不是自己愿意看到的结果,因为那样的话中国在这个领域未来将永远丧失发言权。
    

  “即便在困难到工资都发不出去的时候,我和我的团队也没有放弃和撤退的念头。”姚力军说,最困难的时候自己以个人名义借下的欠款高达2000万元,但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境和挫折,公司的研发一刻也没停,团队的核心成员一个也没离开。
    

  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在有关部门的积极推介下,上海一家风投机构相中江丰电子公司,很快达成了投资5000万元的协议。这笔资金的注入,不仅妥善解决了与老东家解除合作的烦恼,也为公司的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无论我们处于多大的困境,还是有很多人始终对我们报以信任与支持。”姚力军说,其中市科技局原局长姚桂珍是一个,另一个就是余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原主任陆中新。在陆中新的真诚邀请下,江丰电子公司在开发区取得一块60亩土地的使用权,用土地抵押贷款,很快盖起新厂房,还研发了新设备,渐渐走上了发展的正轨。
    

  危机过去,机遇就来了。姚力军和他的公司慢慢走出低谷,产品开始大量出口美国、日本、欧洲、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并承担了国家02重大专项、国家863重大专项、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工信部电子发展基金等国家级科研及产业化项目。400万元、2000万元、4000万元……公司销售额以翻倍速度增长,一步步接近盈亏平衡点。
    

  2011年3月,日本关东地区发生大地震,大量半导体工厂、靶材工厂停产。原来试用或使用江丰公司产品的国际公司,纷纷找上门来要求增加订单,江丰电子公司日夜加班,仍供不应求。其中,一家韩国公司在日本地震后一周才找到江丰公司,但这时公司已经满负荷生产,难以满足他的需求。姚力军考虑到今后的合作,就想方设法调剂生产程序,答应按期给他供货。这位韩国客户感激涕零,一个劲地向姚力军一班人致谢。
    

  国际公司从最初的怀疑,到同意试用,再到最后主动上门求订单,姚力军和他的团队用“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奋斗,越过了马拉松长跑一样的极限,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圆了他产业报国的“中国梦”。
    

  2010年,姚力军邀请哈工大校长、新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玉在公司设立院士工作站,一起攻关863项目,进一步为公司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到2015年,公司销售产值突破3亿元,成为余姚市纳税百强企业。2016年第一季度销售同比增长达71%。

 

感恩呵护,一颗种子回馈一片森林
    

  引进一名高层次领军人才,培育一家高新企业,带动一个新兴产业。在短短几年间,余姚以江丰电子公司为核心的“原料-半导体材料与装备-芯片”全新产业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到目前,余姚在半导体新材料产业的上下游,以及横向相关产业,已集聚了如潘杰、周华、吴景晖、钟伟华、刘炳宪等一批国家、省“千人计划”专家,涌现出江丰精密、江丰生物、创润新材料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形成了铜、铝、钛、钼、钽等靶材的整条产业链,产业集群年产值达50亿元,成为余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2012年,在姚力军的倡议和示范带动下,余姚市创立全省首个“千人计划”产业园,出台了“三个500万元”的高层次人才引导扶持资金政策。目前,园区投产、注册、签约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101个,已注册项目55个,引进“国千人才”专家38位,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了高层次人才扎堆落户的“余姚现象”。
    

  鉴于姚力军的示范带动作用,余姚市还特别聘请他担任“引才大使”。对于这一称号,姚力军深感责任重大,利用一切机会义务宣传推介余姚,而他自己在余姚创业的成功经验,则是最好的现身说法。近几年来,他已引来了50多位高层次人才、37个科研团队落户余姚。
    

  2012年,美国匹兹堡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世界上少数掌握电子级高纯钛提炼核心技术的专家之一吴景晖,慕名来余姚找到姚力军,为自己的高纯钛项目寻找客户。“高纯钛”是溅射靶材的原材料,在产业链中,二者是上下游的关系。两人从“买与卖”的谈话开始,半个小时后,就决定共同构建一条“原料-靶材”产业链。
   

  “正是因为这个产业链,我才下定决心来余姚。”几个月后,吴景晖放弃在无锡投产的计划,带着项目在余姚创办宁波创润新材料有限公司。2014年6月30日,第一炉“电子极低氧超高纯钛”在余姚投产,整个生产线完全自主创新,钛锭纯度高达99.999%,填补了我国相关产业和技术的空白,打破了美日两国对这一项目的长期垄断。
    

  利用姚力军的“召唤力”,余姚紧接着又引进了一批海外人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钟伟华,毕业后一直在世界著名半导体企业意法半导体公司工作,从事半导体工艺的研发与生产。工作中,钟伟华博士一直期待着国产靶材,最终如愿地等到了江丰电子的高纯溅射靶材,在把江丰电子的靶材评价通过并应用于意法半导体之后,毅然回国并加入了江丰电子的队伍。
    

  周田敬博士是姚力军在日本广岛大学的校友。回国以后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的专家组成员,他一直从事着人体健康与运动场馆的评估与研究工作。2014年10月,也被姚力军引到了余姚,创立了宁波绿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环保型高性能人造草坪研发生产的高科技公司。2015年8月该公司首批产品下线,目前已实现销售。
    

  国家“千人计划”联谊会副会长、全球著名机器人(人工智能)专家、曾任美国ABB首席科学家甘中学博士,也被姚力军引到了余姚。在这里,甘中学成立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总投资3亿元,目前已引进12家由“千人计划”专家创办的企业,让机器人“块状经济”在余姚初具雏形。因为甘中学的到来以及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第三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全球海归千人宁波峰会”于今年6月13日在余姚举行。
    

  2012年,在日本工作生活了20多年的刘炳宪,带着自己的专家团队,慕名到余姚“投奔”姚力军。很快,双方合资成立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数字病理设备研发。3年时间里,公司成功研发出浙江省首台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并开发了远程病理诊断平台。目前,公司研发生产的第二代数字化病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45秒读取一张切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15年,产品一经投放市场,就受到了客户的欢迎,当年实现销售额2700万元,一步跨入“规上”企业行列。
    

  “这份‘余姚情’,一辈子还不完!”姚力军动情地说,自己和公司在余姚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呵护,离不开余姚人民的厚爱。对姚力军特别熟悉的余姚市侨办主任黄孟丹说,虽然姚力军的老家在哈尔滨,但他现在更把自己当作余姚人。

  感恩余姚,回馈余姚。姚力军除了义务履行好“引才大使”之外,还默默无闻地做慈善、献爱心。
   

  2013年10月,余姚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水灾,70%以上的城区被淹,居民出行和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余姚城区一片汪洋,而救灾最需要的是冲锋舟,姚力军迅速从外地购入一辆冲锋舟,并成立应急抢险队,亲自驾驶冲锋舟帮助受灾群众。同时,他还通过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联谊会平台,募集230余万元,捐赠1万条棉被,分发给灾区群众。
    

  在重大灾难面前替党委、政府分忧体现民营企业家的担当;在平时无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更显得企业家的爱心可贵。2013年,当姚力军在得知余姚市鹿亭乡中村修缮危旧会堂缺少资金的情况后,主动为村里捐款30万元。江丰电子公司还连续两年参加“芯肝宝贝计划”慈善活动,一共捐赠10万元用于救助贫困肝病儿童患者。
    

  与热心公益事业的慷慨解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姚力军的个人生活一直是那么简单和朴素。江丰电子公司员工顾燕说,在余姚创业的这些年来,我们把国家给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了科研和生产上,没有一分钱花在自己的享受上。姚总一直乘坐10多年前老东家配给他的别克轿车,里程数已达到了49万公里,好几次在高速公路上罢工,直到去年才更换。
    

  圆“中国梦”永远在路上,报答“余姚情”没有止境。在余姚这片创业沃土上,姚力军这颗人才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十年树木”已经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扎堆落户,余姚又收获了“国千”、“省千”人才创业创新、共生发展的一片森林!

 

 

  • 所含政策
  • 所含服务
  • 所含知识
  • 所含机构
相关要闻
相关政策
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