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宁波市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8]37号)
甬政发(2008)37号号
发布于 2010/4/12 0:00:00 点击量: 23915


  三、主要任务

  实施工业“两创”倍增计划,今后五年的重点是,大力实施“六五”工程:做强做优5个重点优势产业,做大做强5个新兴产业,市、县(市、区)两级培育50个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兴和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培育5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培育500家具有较强核心竞争优势的“两创”示范企业,建成500家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全市工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一)实施“5+5”产业优先发展战略,提升优化产业结构

  1.做强做优五大重点优势产业。着力推进信息化改造,做强做优机电一体化的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石化和高档纺织服装五大重点优势产业。其中,机电一体化的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三个产业,重点是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全力主攻核心技术,向产业链的高端领域拓展,增强智能化的整机制造能力,提高关键零部件档次;石化产业,重点是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高度统一的原则,实行优化改造,扩张规模优势,完善产业链和循环经济链,提高发展质量;高档纺织服装产业,重点是推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营销模式创新,提高国际国内市场开发经营能力,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争取到2012年,五个重点优势产业的规模达到1万亿元。

  2.做大做强五大新兴产业。抢抓机遇,加强分类引导,瞄准国际前沿水平,集中优质资源,实行积极引进和重点培育扶持并举,着力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软件及服务外包、医疗及保健设备等已有一定基础、发展前景广阔的五大新兴产业。争取到2012年,五大新兴产业的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基地,部分优势产品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着力打造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1.大力推进各类开发区(园区)、城市功能区提升转型发展。按照“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发展方针,紧紧围绕发展成为高产优质的主产区、创业创新的示范区、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新城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规划,优化功能布局,突出主导产业,以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强化专业化招商,推进产业链整合,实行集约发展、转型发展、高端发展,加快把各类开发区(园区)、城市功能区建设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有优势的高端服务业基地、创业创新的优质服务基地,提升各类开发区(园区)、城市功能区的发展水平和贡献率。力争经过五年的改造发展、提升发展,各类开发区(园区)、城市功能区的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5倍以上。

  2.着力提升块状特色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按集约化发展要求,优化产业层次,强化分工协作,加强产业链整合,鼓励发展“补链”型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使已有块状特色产业集群从简单“轧堆”、价格竞争向完善价值链提升,努力形成一批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广、市场份额高的现代产业集群基地。
  3.着力培育新兴、特色产业基地。以各类开发区(园区)、城市功能区为重点,以五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强产业规划,完善产业政策,大力扶持一批拥有自主专利和品牌、核心竞争能力强、发展态势好、成长性高的“苗子型”企业;进一步强化专业化招商选资,大力引进一批优势企业和项目,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基地建设。通过产业链带动、品牌带动、市场带动、资源循环利用、企业重组改造等多种途径,大力培育发展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特色显明、规模较大、创新能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到2012年,力争市、县(市、区)两级形成50个在国内甚至国际上有重要地位的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三)大力培育“两创”示范企业,夯实工业创新发展基础

  以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优势骨干企业、上市企业和高端服务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发展潜力、创新能力、竞争实力为目标,大力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积极培育一批在自主研发、联合创新、科研成果产业化、二次创新能力突出的科技创新示范型企业;深入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大力推进“品牌之都”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品牌开发经营示范企业;进一步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积极培育一批在参与标准制(修)订、采标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效的标准化示范企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积极培育一批在信息技术应用、嵌入式改造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信息化示范企业;全面实施大中小企业联动成长计划,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进“虚拟制造”、“虚拟经营”,积极培育一批带动力强、引领作用突出的领军型企业;大力推动企业加强股份制改造,促进企业上市,积极培育一批资本经营示范企业。争取到2012年,培育500家各具特色的“两创”示范企业,其中上市企业力争达到100家。

  (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工业创新发展能力

  1.加强推进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引导支持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设一批各种形式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深入推进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资合作,联合建设研发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力争到2012年,全市创新能力突出、高水平的国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达到500家。

  2.加快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围绕加快发展五大重点新兴产业,加强统一规划,完善孵化功能,鼓励在重点新兴产业基地建立各类专业科技“孵化器”,并根据在孵企业数给予重点扶持,提高孵化器孵化成功率。

  (五)培育健全的节能减排推进体系

  根据国家《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实行区域指标、项目规划、标准对标、工作责任“四控”联合的工作方式,抓好统计监测考核和责任制建设,建立管理科学、技术进步、结构优化、政策调控、依法监管、中介服务等“六位一体”联合推进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基本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中介服务机构为重要补充的社会化节能减排推进体系。

 

  • 所含政策
  • 所含服务
  • 所含知识
  • 所含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