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个人轻松干了35个人的活 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信息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记者邓少华 朱宇 周骥 发布于 2013/6/4 11:00:00 点击量: 1933

 

    一家传统服装制造企业,年产值做到2亿元需要多少织机操作工?

 

    宁波诺布尔制衣实业有限公司的答案是64人。

 

    在中国服装大市宁波的3000多家服装企业中,诺布尔公司创造了新纪录:人均年产值达60万元,劳动生产效率是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可与一般高科技企业媲美。“在织片车间,现在我们一名操作工相当于干了原来35个人的活。”公司总经理朱飞龙说,引发这场变革的,是公司持续推进的技术改造,走出了一条产业升级之路。

 

    2008年,一场“用工荒”从珠三角蔓延到长三角,进而席卷中国。 缺工!缺工!缺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纷纷告急。“过完春节,几十名老员工没回来,我们到处招人,好不容易才补上缺口,订单差点完不成。”诺布尔公司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30多年发展历程中,诺布尔公司员工队伍一直比较稳定。用工“寒潮”袭来,公司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用尽“十八般武艺”也摆脱不了用工难题。“要不再买些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有人提议。

 

    这是一步险棋。诺布尔公司曾经从德国进口过一批全自动电脑织机,当时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人工无法完成的复杂订单需求。公司为此花了100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当时年产值4000多万元的小企业而言,已是“铤而走险”。虽然价格昂贵,但是没有人否认,电脑织机确实能顶不少人手,而且不少活干得比人工好得多。

 

    针织服装制造过程中,织片是最主要的生产环节。全部用手摇机时,诺布尔公司织片车间工人数占到员工总数的70%以上。手摇机操作工是服装行业里技术难度最高、劳动强度最大的工种之一。这些年来,不少熟练工因年龄偏大纷纷转行,而年轻人又极少愿意做这种“苦差事”。

 

    电脑织机却一不怕苦、二不怕累,24小时任劳任怨。“1台电脑织机的产量抵得上7台手摇机,以每名操作工管理5台电脑织机算,一个人就能轻轻松松干原来35个人的活。”朱飞龙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不过,反对的理由也很充分:国际金融危机下,外需萎靡、订单下滑,买机器投资太大,万一资金周转不过来,几十年辛辛苦苦做起来的企业说垮就垮……“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服装需求永远存在,但建立在廉价劳动力优势基础上的竞争力终将难以为继。”公司决策层多方论证后,最终拍板力推技术改造。这是一场背水之战。诺布尔公司把几十年创业的积蓄全部押上,加上银行贷款,新增投入7000万元,到2011年淘汰了所有的手摇机,全部换成电脑织机。

 

    崭新的机器陆续上线。为了掌控自动化设备,公司斥资组织员工到德国、上海等地参加操作技能、设备维护、现场管理等培训学习。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如今,160台电脑织机排列成一条条直线,分布在4个车间。每个车间只有几名操作工,再也看不到数百人挤在一起手忙脚乱的情景。机器来了,员工也纷纷转型,通过培训和自学,有的做起了工艺设计,有的掌握了制版技术,有的成了设备维护师。

 

    “如果手摇机不淘汰,我可能一辈子都只是个普通工人。”曾是手摇机操作工的周开红,当上了车间设计制板负责人,还兼任设备部经理。简单操作工少了,高层次人才多了。近几年,公司越来越注重创新,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新招的几十名员工都是大学生,在营销、设计、管理等岗位上绽放着光彩。公司还拥有一个海外设计团队,加上本土设计师,一年能推出上千个新款。

 

    制造工艺焕然一新,企业管理更上一层楼。诺布尔产品质量今非昔比,国际一线知名品牌的订单雪片般飞来,单价从原来的20多美元涨到30多美元。产品畅销欧美市场,公司稳居羊毛衫、羊绒衫高端市场份额首位,生产订单排到了今年底。与诺布尔产品身价一起“水涨船高”的,还有员工的收入,平均年薪从3万元涨到现在的4.5万元以上。

 

    “按照以前手工生产,去年2亿元的产值,操作工需要2000多人。”诺布尔公司的自动化设备改造,让劳动生产效率提升了4倍,产销利税连续3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尝到甜头的诺布尔公司登高望远:继续投入加大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管理提升、员工培训,力争5年内产值翻番,劳动生产效率再提升一倍。

 

    告别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诺布尔公司脱胎换骨迎来发展新天地。

 

 

  • 所含政策
  • 所含服务
  • 所含知识
  • 所含机构